新版越剧《琵琶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让传统经典剧目绽放新时代光彩
徐继宏
古往今来多少事,一曲琵琶尽诉情。近日,由浙江文艺创研中心编剧温润执笔、国家一级导演倪东海执导、浙江瑞安市越剧团创排的新版越剧《琵琶记》参加国家大剧院2023年夏季演出季“百戏中华——国家非遗戏曲剧种展演”,一经亮相,即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新桃如何画旧符
《琵琶记》是高则诚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创作的南戏,在国内古代版本有42种,近现代校注本不计其数,外文译本30多种。600多年间,仅《琵琶记》的不同戏剧形式演出版本就有40多个,讲述的是东汉时期书生蔡伯喈离别父母、妻子进京赴试,考中状元,经年不归,造成家庭悲剧。剧中爱情、亲情交织,家事、国事皆容,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易懂,自作品诞生以来,一直深受大众关注和喜爱。
老戏编排最忌穿新鞋走老路、老人老腔老调。新版越剧《琵琶记》是一部劝忠劝孝之作,也是一部思想内容极为丰富的主题多义之作。蔡伯喈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读书人,其内心矛盾冲突贯穿全剧始终,如要功名与要爱情的矛盾、保忠心与行孝道的矛盾。剧中,蔡伯喈的忠与孝、赵五娘的贞与烈,还有从张太公、赵五娘、牛小姐等人物的身上,观众不难发现他们的真善美,张太公的古道热肠、扶危济困,赵五娘的吃苦任劳、隐忍孝顺,牛小姐的通情达理、温柔贤淑,他们都以自身的美德感染着观众,从而让大家看到那种至善至孝的美德,展示了伦理道德的魅力。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当下社会亟须弘扬和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新瓶如何装老酒
新版越剧《琵琶记》一改过去悲情戏常用的感情安慰、情感满足、愤青收尾的传统表达方式,站在老百姓的立场,用时代视野、当代思维和现代表达,重新阐释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将现代科技与演出场景、人物服饰以及语言风格等完美结合,对传统经典剧目进行再加工、再挖掘、再创作,把蔡伯喈个人命运的转变和选择变主动为被动:结婚后不想离开家乡,被自己父亲赶去考功名;中榜状元想要辞官,被任命官职并予赐婚;拒绝赐婚又遭强权威胁恐吓不得已成婚,似乎每一个选择都符合情理,使得故事结构非常清晰,视觉美化直指人心。
新版越剧《琵琶记》除保留传统戏曲演绎中的一桌二椅设定外,大胆地将舞台空间更多地留给演员,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舞台简约素雅、精致浓情,节奏掌控恰当,调度开合流畅。特别是主创独具匠心地运用双层式架构,来拓展时空的纵深度。同时,巧妙地植入南戏表演特点,融入瑞安鼓词、高腔、道情等在地传统文化元素,使之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地域印记。
该剧运用时空交错方式推进剧情发展,让整个故事节奏非常紧凑。剧中,让蔡伯喈在牛府的惬意生活和赵五娘在家乡的苦难景象形成强烈反差,让人印象深刻。还有,“食糠”与“婚宴”场景的寒碜与奢华的对比,更加强化了戏剧冲突,渲染了悲剧气氛,产生了强烈的悲情效应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老树如何绽新芽
新版越剧《琵琶记》在处理蔡伯喈、赵五娘、牛小姐三者的情感戏时,充分运用双重唱、情景吟唱、咏叹独唱等越剧的演唱方式,抒情、柔美、细腻地展现出男女主人公复杂、纠结、痛苦、矛盾的心理状态,以唱出情、以唱传情、以唱倾情,很好地体现了江南越剧诗韵化、诗意化的舞台表演特点。
剧中,蔡伯喈是一个善良的孝子。面对父亲蔡公让他去赴选场,得个一官半职,以改换门闾、光显祖宗时,孝顺、软弱的伯喈不敢对父亲有半点违背,只能收拾行装,赴选赶考。随后得中状元,辞官辞婚不从,入赘牛府,一边过着舒适的日子,一边却难以摆脱被束缚的痛苦,整日忧愁满面,思念父母和妻子,精神上得不到半点快乐。
赵五娘是一个道德高尚、善良纯朴、任劳任怨,有着美好品格的女子。然而在生活中,她却饱尝千般苦、万般难,“糟糠自咽”“罗裙包土”“祝发买葬”等的演绎,更是将剧情推向高潮。
此外,剧中的张太公古道热肠、扶危济困,在艰难岁月中,给了赵五娘不少帮助,人性之美、邻里之情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牛小姐的温柔贤淑、通情达理,使她能理解丈夫的心境、同情赵五娘的遭际。剧中所演生活皆生活所见,这也是《琵琶记》这部经典剧目能够常演常新的资本。
新版越剧《琵琶记》无论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还是叙事结构以及语言表达上,都显示了编剧、导演和全体创排人员的扎实且独到的传统文化功底和戏曲专业素养。